张建新

我的首页

我的作品

展览展讯

我的相册

艺术资讯

推荐艺术家

媒体介绍

联系方式

评论文章

组织机构

显示内容
三影堂:荣荣&映里个展《妻有物语》

      2014年7月26日下午,荣荣&映里个展《妻有物语》在三影堂举办。《妻有物语》系列取景于日本的越后妻有。越后妻有是在日本全国城市化的时代潮流下,可谓奇迹般生存下来的地区。2012年,荣荣&映里受邀参加日本越後妻有三年展。一是为了此次大地艺术祭策划“亚洲写真影像馆”,其二是以艺术家的身份在当地创作新的作品。初到妻有,荣荣&映里立刻被那里自然的力量所震慑,而他们的作品一直以来是围绕“生命环”的主题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。自此,两位艺术家便开始了“妻有物语”的创作。

  那时,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已成立5年,荣荣&映里在这5年间一直忙碌于北京的工作,鲜有时间拍摄创作。当他们有机会暂时远离摄影中心的工作,接触原始生态的大自然,荣荣&映里终于在越後妻有回归自由纯粹的艺术家身份。无论是春夏茂盛浓郁的绿景,还是漫长冬日里那白皑皑凄美残酷的冰天雪地,都给他们带来无限灵感。借此契机,映里于2012年底带着他们的三个小孩一同搬到了日本生活,而荣荣开始了频繁往返于北京与东京的生活。

  自2012年年初“妻有物语”开始拍摄延续至今,荣荣&映里多次来到越後创作。他们感受了那里的四季,也常常带着他们的小孩一同前往并参与拍摄。2012年夏天,荣荣&映里把当地一家废弃小学校改造为展厅,将“妻有物语”的作品首次展出。2014年6月,荣荣&映里在东京的三潴画廊展出这个系列,被“The Culture Trip”评为东京今夏十大不可错过的艺术展览之一。终于,在2014年夏天,荣荣&映里带着他们的“妻有物语”来到三影堂,这也是“妻有物语”系列在中国的首展。

  荣荣:此次展览的作品缘起本来是我们2012年在日本开始的一个项目,当时叫做“大地艺术节越后妻有三年展”,是我们当时受邀在日本做的一个项目。当时策划“亚洲写真映象馆”项目的时候,我与两个中国艺术家,还有两个日本艺术家在那里做这个项目。因为这个项目是必须在本地创作的,所以这是一个契机。项目于2012年的时候在越后妻有这个地方创作的——它距离东京大概需要两个小时的新干线,所以是一个很偏僻的地方,叫“里山”。那个地方冬天的时候雪特别厚,大概7米、8米,是一个雪国,川端康成的小说里的雪国就是这个地方:越后妻有。

  这个系列的作品断断续续大概创作了两年,到今年春天还去拍摄了,大概去了十多趟。这个系列的作品一开始不是这样的展示方式,其实在2012年三年展的展示方式是在一个小学的体育馆,体育馆的空间很长很高。我们当时选择了从高空把作品垂下来,是一个打印的展示方式。后来,今年的6月份因为在东京也有一个个展,所以我们最后选择用现在这种方式来展示,包括用手工制作的银盐相纸来体现,作品外框选择的木材和纹理,跟空间都是有联系的。你可以看到很多细节,比如说我们拍摄的场景很多是从室内转移到室外,室内的结构是很原始的木头房子,农村的房子,室外则是一个宽阔的田野。这个地方怎么说呢?从2012年第一次去这个地方的时候,给我们带来的震撼是非常大的。因为我们这五六年间因为要运营和管理三影堂,所以跟自然的接触很少,这次的经历让我们唤醒了很多记忆,我们早期的作品比如“富士山系列”等等其实也是在大自然里头开始的,现在我们又重新开始,回到跟自然的一个对话。

   这一次展览的方式最后选择银盐相纸的作品其实是有呼吸感、有生命感的,比如它的颗粒,沉淀,我们配合着选择了裸装,没有镜框,也没有卡纸,让人能接触到这个作品的影像本质的东西,不需要有一个隔阂。其实你跟这个作品共进的接触感,我希望有这种接触感,像我们人在自然当中,比如说天气很热,很冷,这种人跟自然的接触,你会调节人的一种本能的东西,我希望观者也是跟这个作品有对话、有接触的。当然这个木框跟这个作品的主题也是有呼应的,比如你看到木头的房子,还有不规则的肌理,木框也是手工制作的,这是我们选择的方式。

  我创作其实大部分是身边的人、物、事,顺其自然,没有故意地选择题材,比如我早期拍摄的东村或者是六里屯,草场地三影堂,就是周边发生的故事。后来因为跟映里合作的时候,从2000年开始合作,到有新的生命诞生,后来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新的生命,很自然三个小孩也列入了我们创作的主题。所以《妻有物语》这个系列应该更集中体现了我们的故事,因为一开始是两个人,后来有小孩的加入……怎么说呢?没有特别勉强,就是顺其自然。因为开始都是我拍映里,映里拍我,最后是我们共同跟小孩一起,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。

  我们现在可能人跟自然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了,我们需要这种契机去接近、亲近,特别是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。当然我有小孩,所以我需要小孩去感受土地、泥土,其实他们在城市里头成长,对泥土的接触是没有感觉的。当小孩到田野里头,我觉得这个地方是他们的乐园,一定要让他们接触这个土地,还有泥土的味道,这种机遇对他们是非常重要的。这个作品的基调基本上是有一些作品是2012年创作的,但是直到今年重新再拍摄时,我们在暗房里头两个人决定了统一的气氛,影调的气氛。我们所有的全部是胶卷拍的,不是数码处理,全部是暗房里头加工出来的。当然我们加强对“妻有”主题的影调强化,所以照片传达的气氛非常重要,因为妻有这个地方冬天非常冷,夏天非常热,那边的水还有大米,还有自然的营养特别得好。他们的野菜,清酒,水、大米都是非常的好,但是气候其实是非常残酷跟恶劣的。因为夏天是暴热,冬天是暴雪,到5月份他们那还有雪,所以是这样挺残酷的一个地方,但为什么很多人热爱那个地方,留在那个地方?就是因为生命的顽强,这个地方可以很深的感受得到。

  这个作品其实是我们两个人的身体,跟这个水融合在一起的。其实这个作品在展厅里头,你能看到视觉上好像从外面的世界走到屋里,视觉上会有一个调整,越来越暗,到这里好像是屋里的感觉。所以这个水就是表现生命之水,所有的生命很多是来自于这个水,包括这个录像也是拍摄水,这个水是在妻有的巴海山上面的积雪,雪化成冰,从山上流下来的水,所以我们好像是在冰河里的人的身体,还有生命融合在一起的这样的一个感受。像一个流动的生命环一样,因为水是流动的东西,生命也是一个轮回的东西,可能有一点这种意思。唯一不同的是这个作品后期是用打印出来的,用的数字输出,裱在宣纸的装裱起来的一个长卷。

  这个系列里头有很多作品都是我们穿的本地的和服进行拍摄的。因为他们本地做和服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,非常出名,我去买的是当时非常老的一种旧的衣服。这件作品是因为我们住在小房间里头,早晨起来其实门是打不开的,因为雪把门封住了,所以我们只能从二楼跳下去。像这个作品就是表达当时的这种人跟自然当然还有远山这种感觉,有一个细节,要从二楼下去,因为雪确实太高了,那个地方下雪量真的很大。其实现在那个地方也是老龄化,年轻人很少,他们要很辛苦地清理自己门前的雪,屋顶的雪也要清除,因为雪太厚的话有时候会把屋子压垮掉了,所以他们经常要清理,而且清理完了第二天又下了很大雪,反复地这样的工作。

Processed in 0.088(s)   10 queries